「壬子雨災」50周年 土力工程處辦展覽增公眾對塌山泥災害認知

發佈日期: 2022-06-13 10:16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今年是1972年「壬子雨災」50周年,土力工程處在排水隧道內舉辦展覽,提升公眾對塌山泥災害的認知。

1972年6月16日至18日,三日內下了全年三成雨量。18日中午,觀塘雞寮山泥傾瀉,摧毀了78間寮屋。同日傍晚,在半山寶珊道,泥石流衝塌12層高的旭龢大廈,兩場慘劇共導致138人遇難。

事件促使政府於1977年成立土力工程處,並於80年代在寶珊道安裝橫向排水管。到2009年建成「寶珊排水隧道」,以控制地下水位。

工程由兩條排水隧道及172條排水斜管組成,系統會實時監測,當地下水位上升至較高水平時,系統會自動開關排水閥,控制地下水位在指定範圍。

當局去年引入「數位孿生」技術,將數據圖像化,以加強監控和分析地下水位變化。

土力工程處副處長(港島)張秉業說:「剛剛所說一些水壓變成了一個地下水位,在地下水位再比較,我們之前斜坡的穩定性的比較,我們知道是有需要去開多點,或者開大點那個排水的速度。」

土力工程處表示,平日這裡的排水系統都是自動化,但是遇上極端天氣,雨量非常多的時候,都可以派人員過來打開水掣,那就可以即時降低水位,減低山泥傾瀉的風險。

隧道內設展館,供網上預約導賞參觀,有不同主題的圖片展、擴增實境AR示範隧道興建時鑽挖機的操作,亦有找出山泥傾瀉跡象的遊戲。

近年本港每年有百多二百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而當局去年進行的斜坡安全民意調查顯示,只有不足兩成市民認為大型山泥傾瀉仍會發生。

張秉業說:「天文台或其他專家告訴我們,未來天氣變化萬千,不排除2008年暴雨(最高紀錄)會再發生,一旦發生,若市民警覺不足,時刻保持山泥傾瀉警覺,沒有用遠離斜坡『招數』,擔心他們受到傷害。」

為了提高市民意識,當局會舉辦巡迴專題展覽宣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