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首四個月網購騙案較去年增37% 議員指社交平台有責任核實網店真偽

發佈日期: 2022-05-25 22:5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警方今年首四個月共接獲2,552宗網上購物騙案,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三成七。有受害人說檢舉有關專頁後,社交平台並無跟進,有立法會議員就指,社交平台有責任核實廣告真偽。

化名Bonnie的買家看中一個正價三千多元的風筒,之後就在社交平台看到以兩折出售相關產品的廣告。

Bonnie(化名)稱:「其實點擊進去,都見到好像好多讚好,下午時,我就過了錢給他。」

她之後收到網店提供的運單編號,但一直收不到貨,最終報警;亦多次向社交平台檢舉有關專頁,但社交平台未有即時將專頁關閉。

Bonnie(化名)說:「其實我檢舉那麼多次都是沒有用的。如果這樣,如果繼續那麼猖狂的話,其實有更多人會受害。」

這間是其中一間被檢舉過的網店,主力出售美妝產品,但地址是一間洗衣店及骨科診所,洗衣店負責人說是被冒認地址。

為甚麼疑似虛假的網店,被人檢舉後仍然可以如常下廣告呢?

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說:「其實基本上大部分商品,只要合乎他們的規格,他都會給你下廣告。他們未必有辦法從他們的篩選機制,或者從他們所謂人工智能系統去辨認究竟這個商品是真還是假。」

現時在社交平台下廣告,只要不是關於社會議題、政治等主題,付費後便可以賣廣告。有立法會議員指,社交平台有一定責任,核實廣告真偽。

民建聯新界西北議員周浩鼎指出:「社交網絡平台,自己本身去收別人錢,去幫人賣廣告時,如果他完全都不去做任何把關,擺明知道他根本是詐騙都還會繼續大張旗鼓,在這兒賣廣告的話,其實社交平台都有機會干犯協助盜竊罪或協助欺詐的罪行。」

周浩鼎認為,社交平台只要收到投訴或警方轉介,便有必要即時做好把關。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