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灣檢疫中心最快下周改為社區隔離設施 當局預告輕症患者或居家隔離

發佈日期: 2022-02-05 21:46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北大嶼山醫院感染控制中心近乎飽和,政府指最快下周將竹篙灣檢疫中心轉為社區隔離設施,接收無病徵的患者。同時亦會安排次密切接觸者居家檢疫。當局亦預告,無症狀患者將來可能亦要居家隔離。

確診數字屢創新高,住院和隔離設施不勝負荷。當局公布,竹篙灣檢疫中心第一期最快下周改變為社區隔離設施,接收無症狀感染者。

當局同步亦會啟動「居安抗疫」計劃。密切接觸者的家居接觸者不用遷入檢疫中心,而是留在家中檢疫四天。期間要配戴電子手帶,定期報告快速檢測結果及身體狀況,起居飲食要由親友協助。如有特別需要,當局會提供支援。

不過,多層住宅大廈內不時有傳播,是否適合推行居家檢疫?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指出:「一定是以風險為本,其實我們都會考慮不同因素,決定有關人士是否在居家檢疫或隔離,亦都是好像一個分流的作用,用一個評估方式,看那些人可以在家檢疫。」

當局提出居家檢疫的四大原則,包括要視乎家居環境,劏房或地方太細,和其他人共用廚房及廁所就不適合這樣做;亦只准有同樣感染風險人士一起留家檢疫,例如密切接觸的家居接觸者。身體狀況較差,有長期病患或懷孕,以及弱勢人士,包括不能照顧自己的人、長者等,都不宜居家檢疫。

當局亦預告,若情況再惡化,輕微病徵確診者或需在家隔離。

陳肇始稱:「視乎有無需要,隨時進一步安排密切接觸者,進行14天的居家檢疫,當然若疫情持續惡化,我們都會作最壞打算。一般無徵狀或徵狀輕微,而且風險低的人士,有可能在家居環境情況許可下,獲醫管局安排居家隔離。」

政府亦會加強污水監測能力,最新環保署增聘多一間化驗所,協助污水檢測,期望月內增至每日監測100個地點,而全港定點監察頻率則加密至每兩天一次。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