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去年緝獲走私物品總值逾億元 有參與競投者稱非穩賺不賠
發佈日期: 2022-02-03 19:02
港澳



疫情下一般貨品走私情況亦加劇,單是去年海關緝獲的走私衣服、鞋,總值過億元,不少是名牌。亦試過有黃金,不少都會送去拍賣,投到是否代表「執到便宜貨」?
「尋寶」為何要來到柴灣這座政府大樓?
有競投人士稱:「主要買消防局的物品,不過不太合適,開價太高。」
被問到是否本身有消防設備公司,他回答:「無錯。」至於是否準備買物品回來,他說:「翻新再賣。」
另一名競投人士指出:「有些賣出去、有些收藏,但始終要視乎貨品的狀況。」
因為政府按法例充公的物品,若無人申索及完成相關調查程序,一般會連同政府廢棄或無人認領物品等,在柴灣的政府物料營運中心拍賣。最「吸睛」當然包括這些名牌袋、名牌手表,有些可能市面有錢都買不到。
海關去年檢獲逾12億元非食品、動植物類的走私貨物,是前年的三倍多。當中除香煙及煙草,其餘檢獲的貨品總值都急升,以手表及零件最多,其次是化妝及美容產品、衣服、鞋、皮革品。「冷門」的連黃金都有,前年就緝獲71公斤走私黃金,總值3,500萬元。
拍賣底價如何訂?據了解,由負責充公的部門連同政府物流處釐定,一般會根據貨品狀況,拍賣當時的市價再打折,通常整批貨拍賣,較少逐件賣。
林先生做了二十年政府拍賣會的「捧場客」,主力競投汽車零件。早前的拍賣會,50輛車有近一半都是其「囊中物」。
近年緝獲走私物品大增,他稱拍賣品總數較疫情前多一倍,不過來競投的人都多了。
政府拍賣會常客林先生稱:「一場拍賣平均都是數十人,現時去到百多人。一男一女拖手逛下街,行上去當逛街一樣,走個圈舉下手,以前沒有的。」
既然是充公貨拍賣,是否穩賺不賠?
林先生指出:「疫情下底價『抬高』不少,因為有很多人,他不知運作、模式,『盲目』衝入去。一年來計,肯定有輸有贏。若每位都有賺,人人都衝去做。天氣冷,見到衣服鞋襪,投回來送給老人院、長者,不是每件東西買回來都要賺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