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政署與理大合研更耐用瀝青物料鋪路 冀減主幹道維修次數

發佈日期: 2021-12-29 18:15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主要幹道經常多車,路面損壞也很難封路重鋪,只可用臨時物料修補。當局和理大研發更耐用新瀝青,期望明年完成研究後廣泛應用,減少路面維修次數。

駕車行過例如龍翔道這些主要幹道,駛經這些位置,司機感受最深。

駕駛人士王先生稱:「整輛貨車會彈起,很爛、很多年也是這樣,車廂內雜物會掉下來。」

慢線多巴士和大型車行駛,情況更嚴重。

駕駛人士邱先生說:「收慢點,駛得快可能震到避震也損壞。」

駕駛人士藍先生指出:「內線經常都這樣,幸好凹陷後有人修補,不過隨便修補,下雨後路面又散掉。」

不止九龍一帶,十八區也有人投訴行車路不平。

路政署今年首三季已收四千二百多宗,差不多等同去年全年總數。公共道路維修總開支亦越來越貴,五年間升了逾六成,今年預計要花近16.5億元。

當局指恆常會每天巡查一次行車速度快、車流量高的公路,主要幹道每周一次,其他就一至六個月一次;如果路段非常繁忙,會用臨時物料修復,適當時候才進行較大型重鋪工程。

要騰出時間鋪路有難度,又可否轉用更耐用的鋪路物料?

當局和理大合作研發新瀝青,採用較大尺寸的石頭,混合類似「強力膠水」更黏的瀝青油。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冷真表示:「這個彈性網絡形成後,就會讓我這個瀝青材料,它的恢復變形能力更強。用了高改性瀝青,就可以顯著增強它的恢復變形能力,被破壞的機會大大降低。」

研究團隊曾模擬下雨路面,將用開的瀝青和新研發的放進攝氏60度水中,重複用車胎輾過兩萬次,新瀝青凹痕明顯較淺。新物料已在超過30個繁忙路段試用,顯示有助減少路面維修次數。

至於是否全港所有路段都需採用高改性瀝青,研究團隊指如一般路面不太繁忙,現時採用的瀝青能夠應付。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