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安老院舍宿位不足 安老事務委員會指政府長期規劃曾現十年空白期
發佈日期: 2021-11-29 23:43
港澳



本港安老院舍宿位不足,連續兩年都有超過7,000名長者在輪候資助護理安老院期間離世。安老事務委員會指,政府在安老設施的長期規劃上,曾經出現十年「空白期」。
80多歲的郭婆婆,丈夫譚先生14年前中風,加上患有認知障礙,起居飲食都由老伴照顧。
郭婆婆表示:「那些墊子,尿一片這裡,尿一片那裡,你要幫他收拾。」
隨著郭婆婆身體轉差,看護的工作對她來說越來越吃力。她想過將丈夫送到政府資助的院舍,但排了三年都未等到。
郭婆婆說:「私人(安老院)很貴,哪裡有錢。沒辦法,自己人,沒辦法,逼著要做。」
本港人口老化並非新問題,但為何明知面臨挑戰,政府這麼多年來都未應對好呢?原來以往根據規劃標準,護理安老宿位的數目,要與長者人口數目掛勾,但到2008年,當局取消相關標準,換言之要增加安老設施,社署要同其他政府部門「爭地」。直到2018年,當局才重新加入有關標準。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指出:「我都不是很明白,當時為甚麼明知有人口老化的情況,都是將這些這麼好、這麼應該做的規劃閒置了,這個可以說,都是今日我們受害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政府推算未來20年,65歲及以上長者將佔本港總人口的三分一。林正財認為在增加宿位之餘,也要想方法降低長者入住院舍的比例。
林正財稱:「如果我們計算未來宿位要求,如果我們維持65歲以上的人士,要百分之7的長者住老人院,其實怎麼興建都追不上這個需求。」
他認為其中一個方法是加強社區照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