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推多項措施改善公院專科新症輪候時間 需時見成效
發佈日期: 2021-10-18 22:00
港澳



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長,部分專科新症要等足三年才見到醫生,醫管局指近年已推出多項措施改善情況,但需要時間才能看到成效。
化名陳婆婆的她今年70歲,雙眼年初生胬肉,看東西越來越矇。
眼科新症輪候人士陳婆婆(化名)稱:「今年我丈夫有病,他常常病要看醫生,又醫不好,我又擔心他的病情,自己常常哭,哭就越來越盲,害怕照顧不到自己和老公。」
為了可以早些看到醫生,家住深水埗的她現正輪候港島葛量洪醫院眼科,這日她就坐港鐵提早來醫院探路。
陳婆婆(化名)說:「我是23年的1月才看,現在是來探路,之後來看就不用那麼麻煩,其他醫院要等兩年多或者三年都有,我們算快了。」
醫管局現時八個專科門診中,「重災區」是耳鼻喉和內科。耳鼻喉科平均輪候26至88個星期,九龍中要排三年;而內科就平均排34至88個星期,最久的是九龍東,排近三年。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指:「我們明白市民對於輪候時間一定是會著緊的,因為將心比己,是嗎?即是每一個人有病的時候,希望都想快點見到醫生,或者快點治療。」
醫管局現時累積超過700萬個舊症,加上每年收到大約80萬個新症,近年已試行不同模式處理,例如以特別酬金邀請醫生周末加班等,但為何市民普遍仍然覺得輪候時間長呢?
劉家獻稱:「始終這些措施都是剛剛開始,我們希望見到的成果是要時間慢慢出來。人口老化,另外一個就是慢性疾病年輕化,這兩個問題,其實都是大大地加重了我們醫療的負擔。」
他說人手不足也是原因之一,但培訓醫護人員需要時間,效果要較長時間才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