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批「白居二」陸續入市 學者批樓價貼近私樓影響吸引力
發佈日期: 2021-06-03 23:26
港澳



新一批4,500個「白居二」名額上月底起陸續入市。有學者批評,居屋樓價貼近私樓,影響計劃吸引力;有團體也擔心拖慢公屋流轉。
這個450多平方呎的居屋單位位於牛池灣半山,雖然入伙僅兩年多,轉手需付一成額外印花稅。不過業主仍以700萬元,在未補地價市場放售,呎價高達15,400多元。
地產代理羅文通表示︰「較新的居屋會較多人找,樓齡較吸引,可承造較長的按揭。選擇九成按揭,可承造二十五年,真的不太多選擇。很多二手居屋業主也很進取,現時叫價700萬元,可在同區買到一個私人單位。」
有學者指未補地價的單位造價高企,相信與「白居二」、即白表人士買未補地價單位名額持續增加有關。計劃自2013年推出以來,這類居屋的樓價累積升幅已逾一倍,拋離同期私樓。
公開大學助理教授馬耀宗說︰「現時是居屋和私樓之間的差價相對上收窄了,居屋已慢慢追上私樓價錢。這有機會影響一些『白居二』申請者,拿到表也不一定入市。若居屋和私樓的價錢不是差太遠,我不如買私樓。」
計劃恆常化後,「白居二」名額增至4,500個,較上一期多五成。有團體擔心影響公屋戶「上車」。
本土研究社成員姚政希指︰「『白居二』政策把居屋二手市場樓價推高後,公屋住戶、我想已被現時的『白居二』政策名額排擠出去。公屋戶希望用綠表買居屋,將越來越難。」
他也建議,為了避免居屋成為「炒賣工具」,未補地價單位的禁售期,應由現時的兩年,延長至五至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