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通識:外籍家庭傭工
發佈日期: 2021-05-08 18:23
港澳



目前全港有37萬名外傭,絕大部分來自菲律賓和印尼,而輸入外籍家庭傭工政策可以追溯至1970年代。
為了應付本地留宿家庭傭工不足的問題,政府1973年起准許輸入外傭。當時菲律賓面對環球石油危機下的經濟逆境,1974年放寬政策,容許國民到海外工作,後來亦成為本港外傭的主要來源地。
1975年全港外傭只有1,350人,到1982年已增至超過2萬人。隨著中產家庭數目急增,勞工持續短缺,外傭數目不斷增加,1995年增至接近16萬人,當中超過八成是菲律賓外傭。到2016年,外傭人數超過35萬。
外傭人數在2019年達至高峰,接近40萬,去年年底跌至37萬3千多人。除了因為外傭來源地在疫情下「封城」、本港實施防疫措施外,亦反映本港經濟下滑,巿民收入下降的現實。
目前本港外傭約五成半是菲律賓外傭,四成二是印尼外傭,其餘分別來自印度和泰國等。印尼外傭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急增,她們普遍能操廣東話,深受本地家庭歡迎,印尼亦成為本港第二大外傭供應來源地。
曾有意見認為政府應為來港外傭設上限,政府2003年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鑑於留宿的全職本地家務助理短缺,確實有需要繼續輸入外傭,亦不應剝奪本港家庭的選擇自由。
當局又指限制外傭數目產生不少問題,包括不能定出一套公平準則去分配有上限的名額,會引起投訴和糾紛,亦有可能衍生買賣名額等舞弊情況,所以當局認為在輸入外傭方面應繼續採取開放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