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提出市民交回膠樽獲一毫回贈 團體倡按樽制提高回收率
發佈日期: 2021-03-13 16:18
港澳



環保署正就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諮詢公眾,提出向供應商徵費,市民交回膠樽可獲一毫回贈,有環保團體指回贈金額太低,建議改用按樽制提高回收率。
回收處理廠總經理劉妙成稱:「這裡大約500公斤,若我們要處理,不用半小時就處理好。」
這間回收廠每年可處理約100公噸膠樽。環保署數字顯示,本港2019年棄置的膠樽約38,700公噸、即大約15.5億個。但有環保團體估計,回收率只有百分之5。
為提高回收率,政府建議向飲品供應商收取每個膠樽0.5至0.65元循環再造徵費,回樽網絡營辦商如零售店舖,負責收樽交給回收商。市民拿膠樽去回收,每個可回贈0.1元。回收廠希望到時讓更多回收商參與。
劉妙成說:「不要壟斷,有十多人(間)公司去做,有一個平衡,我們處理商最重要是(回收)量越大,我們越好做,量越少就算送給我也沒有。」
這間回收處理廠還回收不同種類塑膠,如盛載清洗劑膠樽,劉先生希望政府擴大計劃範圍至這些塑膠,進一步提高本港塑膠回收量。
環保團體說回贈金額太低,又建議改用按樽制,估計可提升回收量至七成。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稱:「如果是按金制度很有透明度,消費者知道如8元一罐汽水,再加5毫是按金,回贈制可能會變成市民純粹得到一個獎賞,他做回收是一個獎賞,他沒做回收也沒壞。」
環保署回覆指,按金方式可能為零售商帶來額外行政負擔,訂定回贈金額時,亦要考慮防止欺詐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