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電競發展較其他國家慢 業界指應大力發展相關產業鏈

發佈日期: 2021-01-09 09:3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電子競技近年在本港興起,但發展較其他國家慢。業界指入行人數少,又認為電競比賽以外,亦應大力發展相關產業鏈。

好多人喜歡打機,近年更發展成為一種職業,本港都有職業電競隊,訓練及營運是參考外國球隊模式。選手每月會有固定薪金,由2,000至10,000美元不等,再加廣告收入和贏出比賽的獎金,有部分遊戲獎金高達20萬美元。

電競隊TALON營運總監黃天佑稱:「團練方面每日都有12小時,(加上)自己上網打其實差不多每日都有14小時,電競這行去賺錢其實都基本上很高,特別是出去贏獎金,住、食及其他東西都包括,其實他們一出來儲錢,對他們來說都舒服。」

但有電競選手指,香港無一個正式渠道讓年輕人入行,認為可參考外國訓練方法。

電競隊TALON選手熱狗說:「好似韓國偶像團體做一個訓練生,有資源做一個平台,讓他們入來學習、訓練,去到某個時候由那間公司去判定你是否適合做選手,變相有一個平台鑑定,而且讓小朋友減低浪費時間的風險,到最後認為你不適合,你可以下定決心做其他事。」

近年主力推動電競發展的數碼港指,電競其實有一系列產業鏈可發展,例如遊戲開發、介面設計。

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表示:「我們不是鼓勵大家去打機,是通過年輕人好有熱情遊戲,令他們明白多些遊戲背後的科技及遊戲背後的商機,很多消費品或品牌都開始通過用電競這個方式,來接近多些年輕的受眾,這亦都會製造很多的就業機會。」

他又指,電競成為2022年亞運比賽項目,行業將有更多發展機會。

數碼港預期,5G及區塊鏈技術會為電競帶來新突破及新體驗,未來兩三年AR及VR遊戲會更加普及。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