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東望洋燈塔附近擬建高樓 景觀被遮擋惹關注
發佈日期: 2020-11-18 23:26
港澳



澳門著名景點之一,有超過150年歷史的東望洋燈塔,隨著城市急速發展,一再面對「景觀危機」。
位於澳門松山上的東望洋燈塔,1864年興建,翌年正式運作,是澳門其中一項地標建築。作為當地歷史城區一部分,燈塔更加在2005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燈塔總高15米,是昔日澳門的最高點,澳門1999年回歸時,本台到過燈塔拍攝,當時在這裡可以看到澳門全景。
由於松山的山勢比較高,所以每次打颱風的時候,澳門氣象局都會在松山上懸掛颱風信號標記,這些標記由以前一直沿用至今。「掛風球」的傳統沒有變過,但燈塔原本的開揚景觀就不斷變化。
回歸不到十年,就發生「景觀危機」,因為松山周邊地段獲批建屋,燈塔景觀受到遮擋,聯合國教文科組織亦因此發出警告,最終時任特首何厚鏵簽署「限高批示」。
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召集人陳德勝表示:「當時是2007年,有一個消息指,在松山上(周邊)要興建一座134米高的樓宇,回歸前皇朝區,葡國人處理保育時,所有建築物像火柴盒,高矮完全一樣。」
到了今年,燈塔附近計劃興建一幢90米高樓,再度引起關注。
陳德勝指:「當它周圍全部都是高樓大廈,包括氣流、光線、高度、法律,全部都出現問題時,政府必須要交代出東望洋的規劃。」
有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就認為,未來路環等地區都應限制樓宇高度。
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譚志廣稱:「社會發展和文化保育是需要互相取得一個平衡點,限制高度並不是只保護歷史城區,更是配合整個城市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