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就業計劃將結束外界料或現倒閉潮 促政府助商界周轉達雙贏

發佈日期: 2020-11-16 19:36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疫情反覆重挫經濟,政府「保就業」計劃月底結束,外界預期倒閉潮陸續在各行業出現,勞資雙方同樣受苦,有甚麼方法可達致「雙贏」?

疫情持續大半年,商界捱不到,打工仔變失業大軍。上季失業率創近16年高位,有工開的,不少人亦要減薪、簽新合約或放無薪假。

社交距離措施間中放寬,最快反彈的往往是飲食業。有酒樓員工指,有時人流多做到無停手,但每星期仍要放無薪假,月薪由疫情前約兩萬元,減至最低只餘六千元。

酒樓廚工陳先生表示:「他現在喜歡何時放多少天(無薪假),就他說了算,你無權決定。不工作最多兩個月後我吃老本,吃老本我就去社會福利署,申請拿救濟金。」

現時約有26萬人失業,單是過去一年已增加14萬,勞工界擔心經濟難復蘇。

工聯會勞工界議員陸頌雄指:「驚失業、驚裁員、朝不保夕、不敢使錢,內循環、即是本地消費越來越疲弱,越來越疲弱,越來越少人有工開,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你現在對員工很差,或隨便解僱員工,之後經濟復蘇,你流失了很重要的人力資源。」

他說到時僱主請不到人,經營亦困難。

工商界預期,第二輪「保就業」計劃本月完結後,可能有更多企業結業。行會成員兼商界代表林健鋒認為,僱員要考慮有工做好過沒有,政府亦要再想辦法。

經民聯商界(一)議員林健鋒稱:「(政府)有個心態是長貧難顧,我都很明白,一定要想辦法,哪些是重災區、哪些是需要幫助,我都希望政府在這方面想想,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覺得真是『血流成河』。」

他認為,政府不一定要派錢,暫停工商物業買賣「辣招」,都可協助商界周轉,但始終都要更果斷防控疫情。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