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及尼泊爾「排燈節」燃蠟燭敬神明 火災揭舊樓安全隱患
發佈日期: 2020-11-16 18:31
港澳



「排燈節」是印度人及尼泊爾人的傳統大節日,一連五日慶祝,會有聚會,並燃點蠟燭敬拜神明。
尼泊爾人Subba在30年前來港,每年都按傳統慶祝排燈節,他指在尼泊爾會將燃點的蠟燭放在門外,他在香港就放在家中。
尼泊爾人Dinesh Subba說:「這是燈節,節日期間我們尼泊爾人,會拜拉克什米女神。如我們信奉衪,我們會有好運,蠟光及由燈盞散出的煙,幫我們帶我們的祈求給女神。」
亦有尼泊爾人會去香港尼泊爾聯會在油麻地設的寺廟點燈祈福。傳統來說,節日過後,尼泊爾人會等蠟燭自然熄滅,在緊急情況下都會用手撥熄,不會用口吹熄。
有少數族裔代表指,排燈節如新年一樣,會到親人家中度過。
油尖旺區議會民族事務工作小組成員毛漢稱:「通常過年整個家庭在一起,或與親家家婆,譬如我本人,我去女兒的家,女兒又帶我家拜神,去完她又去探親家,一整日你又來我這兒,我來你那兒。」
大節日中發生的悲劇,帶出的是舊樓的安全隱憂。出事唐樓樓齡69年,附近大多數亦是舊樓。
《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規定,1987年3月或之前建成的樓宇需提升消防安全設施,包括安裝消防喉轆、水缸及水泵;又規定四至六層高的唐樓,消防水缸需有五百公升。但有消防安全顧問指,部分樓宇太舊,未能承擔水缸的重量。
消防安全顧問梁錦得指:「施加街井喉轆或花灑設備,這系統附設有一個水缸,如水缸負載的負重較重,是需要樓房設計上要特別應付。舊樓很多時天台當年沒任何負重設計上,不會預留那麼多的安全系數乘載額外的重量,很多時這些舊樓做不到天台加設水缸。」
他建議當局每年要求樓宇作消防火警風險評估,提升防火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