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肆虐全球 梁卓偉指本港防疫策略應更「精準」
發佈日期: 2020-11-12 18:32
港澳



新冠病毒自年初起擴散並肆虐全球,至今內地疫情受控,歐美多國就出現大爆發。踏入冬季,香港正致力防範新一波疫情,各地防控措施為本港帶來甚麼啟示呢?
美國大選遇上當地新冠肺炎疫情惡化,防疫抗疫成為重中之重。有留學美國的香港學生說,儘管疫情嚴峻,當地防疫措施仍寬鬆。
美國留學生Claire稱:「有女子沒有戴口罩上車,上車後才施施然拿出布口罩出來戴,我就有點害怕。」
而在歐洲,英國和法國等都有過百萬人染病,有地區要實施宵禁和再次封城。至於東亞地區,情況就相對緩和及受控,其中最先爆發疫情的內地,累計確診八萬多宗、四千多人死亡。反觀美國,累計病例突破一千萬宗,超過24萬人死亡,兩個數字都是全球最多。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公共衞生醫學講座教授梁卓偉指,東亞地區的防疫比西方國家更早、更嚴,亦因為過去二十年曾經歷「沙士」等大型流行病衝擊,市民都較願意合作抗疫,並普遍以「基本清零」為目標。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如果做不到『基本清零』狀態,經濟不可能復蘇,全世界真的有正增長,在今年度只有一個國家,那就是中國。香港應該開宗明義,說明我們以『基本清零』為目標,令我們在社會、經濟、民生上,可以逐步恢復未爆發前,甚至不只回復正常,而是回復至更好的正常狀態。」
多項研究都預期入冬後新冠病毒更活躍,北歐亦出現變種病毒。面對新一波疫情風險,梁卓偉認為本港防疫策略應更「精準」,加大檢測、追蹤是關鍵。
梁卓偉指:「甚麼是不精準的措施,例如大規模的社交距離措施,這些會影響整個社會,例如在香港,750萬人要一起承受。現在測試或測量的科技,要做大規模檢測絕對沒有以前那麼貴,時間也因為做的數量多了,快過以前,若檢測加追蹤有大的進步,可能一些比較笨鈍的措施可以相繼稍為鬆綁。」
他指如做到「基本清零」,只需防範個別輸入個案,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經濟就有復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