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龍及國泰曾是競爭對手 被收購後為國泰拓內地市場

發佈日期: 2020-10-21 08:31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停止營運的國泰港龍前身是港龍航空,1985年創立,經歷多次股權變動,國泰航空與港龍的關係,由互相競爭到入股,再全面收購,利用其內地網絡,為國泰開拓內地市場。

港龍航空由商人曹光彪、霍英東等夥拍中資機構,在1985年五月成立,打破當年國泰壟斷本港航空業務的局面;並隨即申請開辦往內地的航線,特別是北京和上海的包機服務,但民航處在八月中拒絕申請。

11天後情況出現變化,國泰獲內地通知,兩班新增往返香港與北京的包機被取消,結果國泰和港龍雙雙失去北京包機航線。

由於當時港龍有濃厚的中資背景,獲內地批准經營包機服務在先,卻不獲民航處批准經營。因此,國泰增加北京包機班次不獲內地批准,就被視為一種報復行動。

後來為更符合開辦定期航班的規定,港龍進行重組,包括加入本地英籍人士的股權。改組後的港龍航空公司由時任國泰董事局成員包玉剛出任董事長;曹光彪任副董事長。

港龍副董事長曹光彪表示︰「包玉剛爵士是世界上著名的船王。第一點,信用好、威信高;另外他和中英雙方領導人都有直接來往、私人來往。」

八十年代末,港龍持續虧損需要重組,國泰航空於1990年首度入股港龍,成為股東之一,港龍不再是國泰的競爭對手。2006年,國泰以八十二億二千萬現金加股票,全面收購港龍。

國泰航空主席白紀圖說︰「我們並沒有協議減少競爭、減少航班,導致票價上升,肯定不會。重組正是因為兩者航線不同,以及國泰非常渴望進入內地巿場 。」

當時港龍近二百名後勤員工被裁減,員工獲得的賠償較法定優厚。港龍得以保留本身品牌,從此專注發展內地及亞洲短途航線。當時港龍在內地有超過二十個航線據點,國泰只在北京和廈門經營客運業務。分析指,國泰收購港龍有助拓展內地航空市場。

至2016年,港龍改名為「國泰港龍航空」,亦換上新標誌。集團說是希望旅客更易辨認到港龍隸屬於國泰,不是將兩間航空公司合併。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