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發現市面大部分香脆零食含可致癌物 倡控制食用份量

發佈日期: 2020-08-17 18:48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消委會調查市面薯片及蝦條等香脆零食,發現大部分含可致癌物質,建議市民控制食用份量。

薯片、薯條及蝦片等「香口食品」,看電視時進食很容易一包接一包。消委會檢測市面上77款,預先及非預先包裝薯片、薯條及蝦條等香脆零食,發現70款含有可致癌物質丙烯酰胺。

這一款薯片,丙烯酰胺含量最高,每公斤有2614微克。消委會稱,目前國際間未就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制訂標準,建議政府參照歐盟做法,設定「基準水平」,本地製造商亦應該減低食品的丙烯酰胺含量。

另外,有55款預先包裝香脆零食屬於高脂,其中「卡樂B」的紫薯條、759阿信屋」的薯條及這款「日清」薯片,每100克的脂肪含量超過40克,超出食安中心的高脂標準一倍。

至於預先包裝的蝦片、蝦條、粟米脆片、粟米條及藜麥片亦發現平均鈉含量較高,市民會否擔心?

有市民表示:「目前很多包裝食品也有防腐劑等,會容易致癌一點也不出奇,寧願吃一些天然果仁當小食,會健康些。」

另一名市民說:「現在食東西周圍都有問題,安不安全,如果有甚麼事來便來,沒有想過要少吃點。」

消委會就提醒市民,要注意進食份量。

消委會研究及測試小組主席譚鳳儀指:「特別在疫情之下,大家都足不出戶,要留在家中,食薯片就成為紓壓的恩物,要小心控制食用次數及份量,以免過量攝取丙烯酰胺、脂肪及鈉。」

消委會又建議,開封了的零食,應儲存在密封的食物盒或密實袋,切勿急於一天內吃完。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