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通識:昭遠墳場
發佈日期: 2020-07-11 19:36
港澳



已故澳博榮譽主席何鴻燊日前大殮出殯,靈柩在擇吉日後,將下葬摩星嶺昭遠墳場。這個墳場由何鴻燊的二伯公何東倡議興建,供歐亞混血人士及其家屬死後安葬。
香港開埠初期只有很少墳場,包括香港墳場、天主教墳場、回教墳場和猶太教墳場等,很多華人過身後,只能移送回家鄉安葬。政府為公平原則和避免造成社會混亂,在1856年將港島摩星嶺一帶定為華人身故後安葬的地方。
富商何東爵士和他弟弟何福1896年到英國,要求批出一個屬歐亞混血人士的墓地。翌年港府同意在摩星嶺批出土地,並以租契形式授權何東和何福為墓地的合法受託人,墓地最初被外界稱為何東墳場,後來才正式命名為昭遠墳場。
昭遠墳場管理委員會指,墳場運作是遵照組織章程規則,亦受地政總署土地契約,以及《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等相關條文約束,歐亞混血人士及其後人需要證明族裔關係,才可申請安葬在昭遠墳場,獲批後要繳付相關費用支持墳場日常營運,包括員工薪金、水電費用、政府差餉及墳場設備維修等。
雖然何東家族以昭遠墳場為墓地,但何東本人生前接受基督教洗禮,與元配麥秀英都是葬在早期稱為基督教墳場的香港墳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