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有醫院引入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機 減電療次數
發佈日期: 2020-06-15 23:11
港澳



癌症病人接受電療時,醫生要小心避免傷及附近的正常組織。有醫院引入本港首部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機,能更準確找出腫瘤位置,減少電療次數及副作用。
67歲的黎先生,去年年底做例行身體檢查,發現前列腺指數過高,到今年初確診早期前列腺癌,無明顯病徵。
前列腺癌康復者黎先生表示:「初期不會有很大反應,只是譬如說尿頻這些,個個人都覺得年紀大,有夜尿或尿頻是很正常。」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統的腺體,負責製造精液;而前列腺癌的成因未明,但風險隨著年紀增加,八成患者為六十五歲以上,病徵包括尿頻、小便刺痛甚至帶血、盆骨或脊骨疼痛等。
治療方法包括以手術切除、藥物或電療。有醫院去年引入本港首部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機,比傳統X光或電腦掃描,磁力共振的解像度更高,醫生可更清晰看到腫瘤位置和形狀,加大電療劑量,亦不擔心破壞附近的正常組織,有助大幅縮短療程。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副會長潘明駿指:「電不準就有機會影響治療效果,亦有機會電歪了,電傷了正常組織,引起無謂損傷。現在因有這麼準確技術,我們可將電療濃縮,病人只需回來五次就可完成放射治療,效果等同38至40次放射治療。」
醫生指,患者出現的電療副作用,例如尿頻、腹瀉亦會較微輕,可靠藥物紓緩。
醫生指,這部放射治療機亦適合血癌以外所有腫瘤,但如有不可以拆除假牙,心臟起搏器及體內支架等病人,就不可接受這種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