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檢測三文魚及吞拿魚刺身樣本 近乎全部含重金屬

發佈日期: 2019-04-15 13:3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消委會檢測發現市面三文魚及吞拿魚刺身樣本,幾乎全部都驗出含重金屬,另外兩款驗出寄生蟲。消委會提醒,未煮熟的海產屬於高風險食品,生吃可能感染不同細菌。

不少人吃日本料理都會點刺身。消委會從餐廳、超級市場等購入19款吞拿魚及31款三文魚刺身。

其中元氣壽司太古分店的吞拿魚樣本,及魚尚荃灣分店的三文魚樣本,驗出寄生蟲,但未能確定是否活蟲。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表示:「魚肉用作生食,要首先在零下20度冷凍七天,零下35度冷凍二十小時,便可把寄生蟲殺死。冷凍不能殺死病毒及細菌。未煮熟的魚類和貝殼類海產屬高風險食品,生吃可能會感染不同細菌,例如是弧菌、沙門氏菌、諾如病毒和甲型肝炎等病毒。」

另外九成八樣本驗出含重金屬甲基汞,即水銀的有機化合物。其中十款吞拿魚樣本超出每公斤0.5毫克的標準,來自爭鮮荃灣分店的樣本,更超標近兩倍。

元氣壽司及魚尚指不認同測試結果,其食材一向通過食環署的檢測。爭鮮指會定期自行送檢化驗,確保產品不受污染。

食安中心就指已到相關零售點跟進,無發現任何違規,而在市面抽查吞拿魚樣本,發現有三個汞含量超標,已指示零售店停售及下架,如有足夠證據會提出檢控。

中心指,汞可以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孕婦、計劃懷孕的婦女和幼童應避免進食體型較大或捕獵魚類。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