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良鏞筆下武俠小說遍及華人社會 與北京關係反覆

發佈日期: 2018-10-31 00:0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查良鏞逝世,終年94歲。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共創作十多套武俠小說,廣受歡迎,他也曾創辦報章,以至後期在政界亦有影響力。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十四個字,概括了金庸在五十至七十年代創作的十四套武俠小說,它們多次被改編成劇集及電影。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浙江海寧出生,48年移居香港後,五十年代開始在報紙副刊以筆名金庸連載武俠小說。

創作出令人神往的華山論劍,金庸亦深深感受到無敵是最寂寞。09年和他齊名的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病逝,他慨嘆武俠小說創作後繼無人。

查良鏞表示:「梁羽生好的、我自己也好的、古龍也好的。梁羽生、古龍跟我三個,其他都不行。」

岳不羣、令狐沖,金庸筆下的角色個個都個性鮮明,有評論指他的武俠小說是政治寓言。金庸自己都承認,創作《笑傲江湖》時,有意諷刺中國的文化大革命。

在現實世界,查良鏞和北京的關係多年來反反覆覆,時好時壞。四五十年代他在《大公報》等左派報章工作時,對共產黨很大寄望。

查良鏞稱:「也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真正為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來改革中國。但到一個轉變,等到它反右、大躍進、人民公社,我就對它很失望很失望。」

他在1959年創辦《明報》,六十年代經常寫社評,批評內地的文化大革命。

中國改革開放後,查良鏞和北京關係改善,在社論讚賞當時的領導人鄧小平。

八十年代他亦獲委任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建議第二和第三屆特首由800人選委會選出,引起民主派不滿。六四事件令查良鏞辭任草委。

查良鏞指:「現在想起來還是很難過的。」

當時北京批評查良鏞是「老反共分子」,查良鏞亦無信心北京方面會讓香港落實普選。

查良鏞表示:「如果你要爭取很大很大的民主,他或許也會答應,但實際上將來我個人不相信,他們真的會做到。」

查良鏞其後打算退休,九十年代將《明報》出售。而他和北京關係再度改善,96年獲中方委任為特區籌委會委員。他在2000年獲頒大紫荊勳章。

以後只能夠從他的武俠作品,懷緬「查大俠」的文釆。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