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泉澳邨依山而建 規劃需克服地勢和交通問題

發佈日期: 2018-03-03 07:05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近年新落成的最大型屋邨之一,沙田水泉澳邨全邨建在山坡上,設計規劃時除了要克服地勢,亦要解決居民出入和交通問題。

由這裡望下去,一座座公屋,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山坡上,中間以一個大平台連接貫通十八座樓宇。

這兒是沙田水泉澳邨,2015年起陸續落成,最後一期去年入伙後,全邨提供約一萬一千個單位。

屋邨建在山坡上,最高與最低的平台相差達九十米,即約三十層樓的高度,房屋署規劃設計時要克服地形陡峭的問題。

房屋署總建築師譚德昌指:「地盤依山而建,有不同平台,我們設計上有很大挑戰,去思考如何把這些平台很舒服地駁通,所以設計總共六個升降機塔,以及九條行人天橋,駁通全部樓宇,讓邨民可以很舒適地通過整條邨共十八座。」

這些橋及升降機,連同十組扶手電梯,組成邨內七百米長的無障礙行人通道,讓居民出入時不用上落樓梯,部分天橋亦預留休憩地方,讓居民歇息。

水泉澳邨居民林先生指:「這兒當然好,四周都去到,無阻通道,好斜那些地方都有電梯接載老人,以及傷殘人士,不會斜路走得很辛苦那種。有些婆婆推車仔,最多走遠些,每處地方都去到。」

屋邨依山而建,交通配套亦是重點之一。水泉澳邨與馬鐵沙田圍站之間,被一幅大斜坡及溪澗阻隔。為解決問題,房署興建一條76米的行人天橋,但施工期間遇不少困難。

譚德昌表示:「那個斜坡不可以讓我們觸碰,那條河亦不可以做大型的工程。河本身亦都是窄的,擺機械,擺物料都是很多限制的,變成不可大量運來,要一段段運來,以及因為那個斜坡不可讓我們碰,要我們自行建一個臨時的鐵架台,才可以做到那條橋,形同建造兩條橋。」

水泉澳邨的居民指,這條橋去年七月開通之後,由水泉澳邨去到港鐵沙田圍站只需大約五分鐘,大大方便了他們出入。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