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情緣」騙案急升 警方拆解騙徒手法

發佈日期: 2017-11-05 12:31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警方發現「網上情緣」騙案,騙徒用不同藉口及手法騙取受害人金錢,即使雙方見過面,騙徒都有辦法繼續行騙。但警方指這類騙案的規模暫時不算大。

「網上情緣」騙案,即騙徒扮成歐美國家的專業男士,在社交網站與受害人發展感情,再以不同藉口騙取金錢。今年首九月的宗數,較去年急升近一倍。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林焯豪在本台節目《講清講楚》指,這類騙徒主要來自尼日利亞,以學生簽證入境馬來西亞,跨境犯案。他們通常以意外入院、有官司糾紛欺騙香港女士金錢,受害人主要介乎四十至五十歲。

警方調查發現,曾有受害人起疑,飛往馬來西亞見面,騙徒都有方法應對。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林焯豪表示:「(騙徒)現身後反而假扮該網友的朋友,稱網友現時沒空,由這名非洲裔人士接觸女子繼續傾談,他會拿出一些資產給她看,可能是一大疊外幣,令女士憧憬中的騙徒男子會給她財產,結果她繼續上當。」

女受害人返港後,騙徒以財產被速遞公司扣起,游說她付行政費,先後騙去過百萬元。

林焯豪指騙徒的行騙過程其實有破綻,只要提高警覺,可避免受騙:「一些匯款單據、一些速遞公司的文件,其實全部都是偽造,較粗糙,可能是一些英文句語、說法都跟正式文件有不同的。」

他又指,曾有騙徒以美國前總統的相片交友,都有人「上當」,建議市民可以將騙徒交友網的相片,在網上搜尋,就會發現相片主人另有其人。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