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荔枝碗」舊船廠 見證捕漁業歷史及文化
發佈日期: 2017-11-03 07:32
港澳



澳門在上世紀曾經是繁榮的小漁港,路環的「荔枝碗」至今保留了不少舊船廠,見證澳門捕漁業由盛轉衰的歷史,有學者認為,「荔枝碗」有重要的歷史及文化意義,應加強保育。
69歲的談叔,六十年代入行做造船師傅,當時澳門造船業仍然很興旺
談叔表示:「以前澳門、氹仔、路環,當時有四十多間船廠,最興旺的時候,一年可以出產到有兩百艘船。」但澳門捕漁業式微,造船業亦步入寒冬。
位於路環的荔枝碗船廠片區,成為澳門造船業最後的見證。談叔的勝利船廠,04年造完最後一隻船,便沒有再接過造船生意。
船廠荒廢逾十年,其他船廠日久失修,損毀嚴重。
荔枝碗這一帶原本有十七間船廠,今年三月,政府出於安全理由拆了其中兩間,並在部分船廠外圍圍起藍色圍欄,防止人進入。
談叔的兒子,認為船廠遺址有重要的保育價值,不滿政府在清拆兩間船廠前沒有諮詢。
澳門造船文化研究者談駿業指:「澳門、氹仔都已發展到一個程度,我們人與海或水的關係,越來越遠,這裡正正保留了整個澳門小漁村的縮影。不單市民,我們的下一代可以看到,我們自身這裡的情況,可以了解澳門以前的發展脈絡及它的空間到底是怎樣。」
他又指,船廠在文化旅遊及生態教育方面,都有潛在的發展空間,政府今年四月接納民間意見,對荔枝碗船廠片區啟動文物評定程序,預計明年四月有結果,亦已停止清拆其他船廠,並對部分船廠進行加固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