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醫生指改善坐姿 可紓緩「頸梗膊痛」

發佈日期: 2016-10-24 23:28
港澳
醫療:醫生指改善坐姿 可紓緩「頸梗膊痛」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不少市民都有「低頭族」徵狀,有頸痛及頸梗問題,醫生指忽視情況,有機會演變成長期痛症。

這個,這個及這個人都是「低頭族」。

醫生說因為「頸梗膊痛」求醫的人有年輕化趨勢,不少患者是三、四十歲。長時間低頭工作或使用電子產品,這習慣可能改變頸的弧度,令頸椎退化。

香港骨科醫學院代表陳英琪指:「如果我們向前傾,頸椎承受的重量大約是二十七磅,如果我們再一直增加至六十度,重量已經有六十磅。可想而知,其實隨角度越來越增加,承受壓力更大而倍增。平時椎間盤營養是依靠,當我們活動時入面受壓力不同,水份會走入椎間盤而出來,如果長期處於某位置,椎間盤營養運送會阻礙了。」

醫生指輕徵症狀是頸痛、頸梗及肩痛,嚴重會因頸椎受壓,影響神經線出現手痺等問題。或者因關節受壓出現椎間盤突出,一般患者可先改善姿態及接受物理治療紓緩。

香港物理治療師學會高級項目經理林琳表示:「頸周圍的肌肉會梗,我們的方法會紓緩周圍肌肉痛楚,亦會有些運動或者用一些手法幫助活動頸椎。按頸下的頸椎,然後望上天花板。停一停,然後望前面,動作做的時候,慢慢做,慢慢控制。」

物理治療師指每垂低頭工作十五至二十分鐘,最好做頸部的拉筋動作。

不少人相信都擔心自己坐姿是否正確。醫生指不少人用電腦時都忽視坐姿。最重要留意,耳珠、頸及膊頭是否同一直線,如果耳珠比膊頭前,已經顯示頸的肌肉受力大了。

用電腦時上身傾前也會導致寒背,搞到腰背痛,要提醒自己將膊頭打開坐直,用手機時也應盡量擺在眼的前方。

不少人都會頸痛,痛多久才是有問題?一般二至三日就沒有事,但是如果持續痛數星期以上就不正常,要先檢查頸椎有無嚴重問題,例如是否有椎間盤突出及要排除身體是受感染,或有腫瘤。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