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醫生指心理配合藥物治療 可加強戒酒效果
發佈日期: 2016-10-17 23:34
港澳



公立醫院的酗酒求診個案有增加趨勢。酗酒可能會導致多種嚴重健康問題。醫生說心理治療配合藥物治療,效果可加強。
阿信多年前在日本,因為工作關係「酒不離手」,嚴重程度至不想進食。阿信表示:「飲啤酒下肚甚麼事都沒有,一吃東西便開始作嘔、作悶。停止飲酒大概一至兩小時,身體開始出冷汗,然後頭暈身熱。」
他返港接受戒酒治療,身體才恢復正常:「我吃到第一碗飯時,我開心到哭了。多年來一滴酒都不沾了。」
酒精上癮可引起多種疾病,精神上包括抑鬱、記憶力衰退、有幻覺及神經錯亂。身體問題就有心臟衰竭、肝癌、慢性胃炎及大腸癌等。
如何才算是有「酒癮」呢?例如控制不到飲酒的時間及份量,飲酒後有情緒及暴力問題,討厭別人評論飲酒習慣,突然停止或減少飲酒,有「吊酒癮」的徵狀,例如失眠、坐立不安及手震等。
醫生指「戒酒癮」可透過藥物治療加強效果。青山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董梓光表示:「藥的作用就是令肝分解酒精速度或能力減弱。換言之令一個本身很會飲酒的人變成一個好像完全不懂飲酒。只要飲好少酒,已經出現很多身體不適的感覺,例如頭暈、想嘔、面紅、頭痛。他知道萬一自己飲酒就好辛苦,意志力就會加強。」
「戒酒癮」可轉介精神科跟進。董梓光說近月求醫個案增加,新症輪候時間由以往的個多月延長至約四個月。
哪些人容易酒精上癮?包括家族「遺傳」有飲酒問題,例如父母、兄弟姊妹有酒精上癮,自己出現問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三至四倍。另外越年輕接觸酒精,之後也較容易出現飲酒引起的問題。還有生活壓力大弄至失眠,以為飲酒可以睡得好,亦都容易多喝酒。
一般要藥物治療多長時間?醫生指一般建議至少食半年藥。如是嚴重患者,可能要長期服藥。懷疑自己酒精上癮,可以先找家庭醫生評估,看看有沒有需要轉看專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