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尋源:廣華醫院屹立百年 九龍首間華人醫院
發佈日期: 2016-06-05 07:49
港澳



廣華醫院位於人來人往的油麻地,它在這裡已接近105年。「廣華」就是指服務廣東華人,是九龍的第一間華人醫院。
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委員會顧問丁新豹表示:「在1870年已有東華醫院,但東華醫院在上環,但那個年代,過海是相當不方便,整個九龍和新界都沒有一間華人的醫院。原來在那個年代,其實全九龍半島人口最多、最密集正正是油麻地,所以選擇在這裡成立一間醫院不是偶然。」
廣華醫院與油麻地街坊關係有多密切,由這些附近豬肉行及染布房送贈的牌匾就可以看出。丁新豹說:「其實這一帶是一個工業區來的,我們知道後面有白布街、黑布街、染布房街、洗衣街,原來那個年代這裡有如此多這些店舖,似乎和洗衫、染布有關係。因為大家都是街坊,所以會發現這班,即染布房這些,就是第一時間走出來送一些牌匾,祝賀廣華醫院成立。」
醫院創院時中西醫兼備,有七十二張病床,服務的都是九龍區的低下階層,贈醫施藥。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總主任史秀英表示:「油麻地五約,就是旺角、油麻地、官涌、尖沙咀和深水埗,其實它還服務紅磡有三約。當時的社會比較多傳染病,估計可能是痢疾或肺癆。又沒有醫院看醫生,又沒有中醫看,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救命的機構。」
廣華醫院在1911年10月9日開幕,碰巧翌日就發生武昌起義。門前這對聯出自醫院首任司理區鳳墀的手筆,與孫中山亦有一段淵源。
丁新豹說:「區鳳墀其實是誰?他是孫中山先生的老師,孫中山先生『逸仙』其實是他改。『蒼黎』即是百姓,已在水深火熱的情況。『痼疾』其實是有少少語帶雙關,一方面可以說他們可能染病,另一方面覺得所有中國人其實都處於病態的情況,是需要別人的解救。」
廣華醫院所在的位置本身是一處荒蕪山崗,醫院用了五年時間、耗資近14萬元興建。廣華醫院落成初時僅一層高,這個東華三院文物館就是當年醫院的大堂,用來幫病人登記和分流病人,這裡的設計,門面闊、樓底高,亦很通風,差不多用了六十年左右就無再用了。
百年過去,醫院雖然經歷多次翻新擴建,但「救病拯危」的宗旨始終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