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小孩被蠓叮咬情況增 當局指會檢視情況
發佈日期: 2016-05-07 00:32
港澳



政府指留意到近期有家長反映子女被俗稱「小黑蚊」的蠓叮咬,但強調蠓在香港未引發過嚴重傳染病。
夏天來到,家長陳小姐說小朋友被蚊蟲叮咬情況增加:「放學在這裡玩被叮的,抓到一塊一塊,很多。」這位小朋友就指:「有蚊叮我叮了數次,每次叮我都會抓,抓得久會立即流血,很痛。」
除了蚊,亦有家長指子女被蠓叮咬,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指,蠓有幾十個品種,而在香港的品種紀錄顯示不會引發嚴重傳染病:「受叮咬的人士或小朋友,皮膚會有反應痕癢、腫痛。這種蠓的昆蟲在香港來說,出現的品種,暫時在紀錄上並不會導致或傳播一些嚴重的傳染病或寄生蟲的病。」
他說當局會檢視情況,包括徵詢蟲害專家的意見,衞生防護中心亦會加強宣傳,向學校、家長及社區醫生提供資料。
有醫生指,今年因被蚊蟲叮咬後出現強烈過敏反應的個案,比去年多一至兩成,嚴重的個案,被叮咬位置會紅腫和變硬,病人會發燒。家庭醫生鄭志民表示:「那些蚊蟲咬你時,同時會分泌液體進入你的血液,特別是它要吸血時,可能又會分泌一些阻止你血液凝固的物質,那種物質很多時我們會對它有敏感。」
有昆蟲專家指,蠓是蚊的近親,夏天會比較多,用殺蟲水可以將蠓殺滅。香港昆蟲學會會員胡嘉麟指:「它在較溫暖、潮濕的天氣會生長較多,尤其是牠的幼蟲主要在潮濕泥土表面,靠吃落葉為生。」他又說市民要清除積水,並穿著長袖衣服避免被蠓叮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