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尋源:北角上海理髮店青黃不接 或消失
發佈日期: 2016-05-01 06:51
港澳



說起理髮店,大家或只到較型格的Hair Salon。但60至80年代香港,上海理髮才是主流。
「人人都學上海樣,學來學去學不像,等到學到三分像,上海已經變了樣。」這句當年流行全國的民謠,道出50、60年代上海,無疑走在「時髦」尖端。當時港人亦以上海為潮流指標,理髮店有「上海」兩字,會貴幾毫子。
現在上海理髮店「買少見少」,北角是當年上海理髮店集中地。國共內戰期間,不少上海人走避香港,住北角一帶,上海裁縫店、上海菜館、理髮店林立。單在英皇道,已有約20家理髮店。
這家樓高兩層上海理髮店,屹立30年。洗、剪、吹,處處也有,但剃鬚服務,只在上海舖。先用熱毛巾敷面,軟化鬚根,行內稱「焗鬚」。塗上肥皂泡沫,把鬚剃淨。高師傅說除剃鬚,即使現在流行的髮型,也難不到他們。
上海理髮師傅高德田表示:「現在很多年輕人,來我這裡剪頭髮『剷青』。髮型屋剷,用電剪剷不均勻,我們剷完後,再用手剪慢慢給他們修,修得平均。年輕人以為,有『上海』兩字『老套』,試過之後,他們認為比那些Salon更好。」
時至今日,不時仍有新客。盧先生說:「今次從加拿大回來,想重拾那種感覺。剛才吹頭的師傅很用心,梳這條界,梳幾次也不行,替我梳好它,我很欣賞。」
當然有老捧場,老顧客好姐表示:「他爸爸以前幫我梳,我現在找他梳,差不多也三十多年。他例外,他長得帥,幾十年當然有感情。」
讓我亦一嚐舊上海味。青黃不接,是上海理髮店面對的最大問題。高師傅估計,不超過十年,剃鬚服務就會在香港消失,鬍子剃了會再生,頭髮剪了又變長,一家家傳統上海理髮店,結業就不復來。Salon,同樣會照顧煩惱絲,同樣待客入微,或許欠的,只是上海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