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尋源:今昔金鐘變化 難敵歷史巨輪
發佈日期: 2016-03-06 07:18
港澳



現在的金鐘道是昔日的皇后大道東。
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鄭寶鴻表示:「其實金鐘道在1842年闢成,屬皇后大道一部分,早期由花園道至大佛口軍器廠街那裡,早期都稱為皇后大道東,大概1970年改名金鐘道。七十年代時(政府)想將中區一路伸延,這個所謂軍營地帶在1958年軍部與政府協議交回政府作為民用,1959年政府決定開闢此地,作為中環或銀行或商貿區的延伸。」
金鐘所以叫金鐘,因為以前這裡真的有個金鐘。
鄭寶鴻表示:「因為以前在威靈頓軍營有一幢叫樂禮大廈,樂禮大廈頂端有個金色時鐘,我記得我母親牽著我走這段路時,走到樂禮大廈時會說『對一對手表,看看(時間)準不準』,人人都稱那裡為金鐘,因那時鐘無論是指針、外框、數字都是金色,所以一般人就稱金鐘。」
為何金鐘英文是「Admiralty」,而非「Golden Clock」?
鄭寶鴻又指:「因為那裡屬海軍船塢以及威靈頓軍營,可能當時海軍上將也住在那裡,所以使用與海軍上將有關,就叫做Admiralty。」
Admiralty,解作英國海軍司令部,英文字義亦泛指稱霸海上。十五世紀時,英國已建立統領海軍事務的機構,現在這機構已歸入英國國防部。
現在這裡是金鐘一個購物商場,其實以前叫「死亡彎角」,1970年前,外面皇后大道東較斜,由灣仔去金鐘的車駛得較急,容易發生交通意外,撞到這位置,政府後來將此擴闊、拉直,交通意外也大為減少。
在金鐘鬧市,有否想像曾有防空洞?這是為防日軍空襲興建的,可容納近二千人。七、八年前有建議用防空洞儲存紅酒,最後未能成事。
金鐘,從象徵英國的海上實力,對手表時間的地方到今天的金融商業區,歷史的巨輪令一切在變,就如昔日的輪船,今天已沒有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