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尋源:昔日英軍痕跡 域多利軍火庫
發佈日期: 2016-02-07 07:24
港澳



金鐘鬧市隱藏了一個軍火庫,是昔日的。英軍在港留下的痕跡可在域多利軍火庫找到。
香港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蕭國健表示:「最早期大炮的鑄造是沒有一個規則,直至拿破崙時代,大約是18世紀期間,他們認為大炮需要統一,那麼鑄造大炮就要檢定,兵工廠專門負責檢驗在英國倫敦附近製造的大炮,如果是由英國政府向這兵工廠訂造的大炮,就會有個皇冠烙印,凸皇冠是官方訂造的大炮。」
軍火庫外牆所用的石都有一番考究。蕭國健表示:「是香港本身出土的麻石,因為1843年至1864年間當時英軍的建築都是就地取材,事實上香港麻石很有名,不單只香港用,甚至賣給內地,麻石可以抵受熱力、防水,麻石可以抵受較高膨脹力,簡單來說,如果在空氣中受普通侵蝕,一般五百至八百年仍可保留。」
軍火庫藏有不少彈藥,萬一發生火警可大可小,以前未有電,又沒有警鐘,可怎樣通知要逃生呢?那要靠這個手動警鐘了。
長長的路軌,原是運輸火藥時用,把炮彈透過吊車,運往現時灣仔軍器廠街,再運上船。另一個軍火庫現改建成劇場,以前這條照明廊包圍著軍火庫,方便軍人監察內部情況,但原來用處不只一個。
蕭國健表示:「逃走時間用,逃走的意思是,一旦要作戰,敵人追來就走進去,敵人就以為是走進房間,以為這裡一定是出口,就算在此等都等不了,因為一直繞過後面,在那邊離開。」
域多利軍火庫擁有極高軍事歷史價值,是亞洲現存唯一英國殖民時代完整軍火庫遺址。前人留下的歷史需要好好保存並且汲取教訓,否則記憶隨時間流逝,留下的只會像一聲炮響後,一切煙消雲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