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倡政府盡快立法 強制市民將廚餘分類
發佈日期: 2015-11-18 23:05
港澳



審計署的報告主要批評政府部門處理廚餘的情況,民間收集廚餘的工作又如何?
房署2012年底,在14條公共屋邨推行過廚餘回收試驗計劃,至去年年中,收集了640公噸廚餘,但同時亦有13個屋邨終止了計劃。私人屋苑方面,目前有40個屋苑申請了政府的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回收住戶的廚餘。
有環保團體認為,現時只有很少市民會主動處理廚餘,建議政府制定政策,強制市民將廚餘分類。
退休的劉來英,所有廚餘都會物盡其用。剩菜放入廚餘機堆肥,果皮就加糖和水浸三個月,產生出來的酵素,可以當清潔劑使用。她說:「其實會節省(金錢),例如我造了酵素,洗潔精會用少一點,接觸化學用品又少一點,我洗頭洗澡都是一樣,用自己浸的酵素。我不覺得麻煩,所以我會繼續做。」
有環保團體指,像劉來英般有心的市民不多,認為政府的廚餘回收政策集中在工商業界。九龍灣和小蠔灣的廚餘處理設施,亦主要是收集食肆和酒店業的廚餘,建議政府盡快立法,要求市民將廚餘分類。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指出:「政府在屋苑那邊,是資助屋苑配置廚餘機,但廚餘機每一日都是每日一百公斤左右,可能只是幾十戶可以參加,所以都是九牛一毛。就算有廚餘廠,如何令不論是市民、居民,以致是工商業界,去將這些廚餘放進廚餘機和廚餘廠,其實背後都要有政策去配合,如果有個政策,說明一定要分類廚餘出來。」
他認為,政府投放在廚餘處理設施的資源並不足夠,有些市民沒方法處理廚餘,建議市民從源頭減廢,一樣可以減輕堆填區的負擔。
審計署就建議政府日後在公屋和私人屋苑推行廚餘回收計劃的時候,邀請更多住戶參與計劃。亦應該就工商業和家居廚餘的分類、收集和運送,制定及推行有效的系統,提高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