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騙集團分工仔細 部分疑犯稱因受騙而犯罪
發佈日期: 2015-11-10 23:04
港澳



今次行動所揭發的電話騙案有數千宗,單是打到本港的就有最少四百多宗。協助犯案的人不少,很多更加是出國幫助打電話,到底是怎麼運作?
消息指整個詐騙團隊,從找人以至打出那些電話,中間都分工好仔細。有被捕的疑犯指是因為人工高還包食宿所以加入。亦有疑犯認為自己都是「受害者」,因為被騙而加入,再被迫去騙其他人。
這類電話騙案近月宗數曾經創新高,部分的來源終於有線索。內地警方指,今次跨國行動中被捕的內地人介乎18至49歲。據了解,他們用旅遊簽證到印尼,每月底薪一萬元人民幣,吸引到不少人參與。但亦有部分人聲稱是被親朋欺騙:「原先說是賣產品,然後更說可以出國旅遊,就是薪水比較高。」
集團分工精密,分為招募組。負責在內地及台灣聘人打電話,有人就負責撰寫不同詐騙「劇本」給通話的人跟著說;另一批人負責技術支援,將打出的電話號碼顯示改為中聯辦等官方號碼。內地招募的新人會先接到訓練才到印尼,到埗後包食宿,但代價是無自由。
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二支隊副支隊長韋健表示:「犯罪團伙的頭目為了看著他們,就會通過把錢及護照收起不讓他們外出,而且是嚴格控制不讓他們用手機或通訊工具,他們跟家人連繫是中斷的。」他們之間不可以互相認識或打聽姓名,只准用如阿六、阿七等代號互相稱呼,以防他們逃走。
針對不同地區行騙「劇本」都不同。香港主要是假冒內地部門或公安,而內地就主要假冒購物網站客戶服務員及銀行職員,訛稱事主帳戶有問題要扣手續費。要求他到櫃員機用英文介面辦手續,看準部分人不懂英文,從中誤導他們將錢轉帳騙走。
近幾個月,本港不時有電話騙案新聞,部分數額相當大。本港警方表示今年首十個月就接獲1255宗假冒內地官員的電話騙案舉報,超過九成是集中在六至八月發生。涉及二億六千多萬元,警方表示會繼續與內地當局進行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