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器官捐贈率低 專家:須加強教育宣傳

發佈日期: 2015-10-07 23:05
港澳
港器官捐贈率低 專家:須加強教育宣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勞美蘭發病後,家人曾經多次呼籲公眾捐贈,不過一直找不到。要找到適合移植的肺部是否真的很困難?

醫生指肺部比其他器官相對容易受感染,就算有死者的肺部可以捐出,醫生說很多時候都因為臨終前留院或者急救過程傷及肺部,令它不適合移植。醫學上有這些限制,加上捐贈數量少,所以較難為有需要病人成功配對。

在各種可以捐贈的器官中,要得到肺有多難呢?今年上半年醫管局收到八宗肺器官捐贈。移植學會就表示最新增加至十多宗,已經是多年來最好的成績。

移植肺部的要求較腎臟、肝臟等其他器官高。除了血型,身體大小比例是否適合,還有看肺本身狀況好不好。特別是很多器官是由腦幹死亡的病人捐出,造成限制。瑪麗醫院心胸外科副顧問醫生辛光耀說︰「例如腦幹死的病人在深切治療用呼吸機支援的話,如果時間一長,肺感染機會高了。另外很多時候因為腦幹死病人,因為病的原因,有時用很多方法搶救,而在搶救過程中,有些情況會傷及肺的質素。」

事實上,本港器官捐贈也落後於其他國家,去年本港每一百萬人口,捐贈比率只是5.4,遠低於一些歐美國家。一些國家好像新加坡有硬性的器官捐贈政策,假設了所有人都願意捐器官,除非生前表明不會捐。

但有香港移植學會前會長周嘉歡認為本港器官捐贈文化未成熟,難以推行︰「法律上規定某些人如果不反對就要捐,但是一個很重要基礎,市民本身教育水準是否足夠,以及意念如何。但如果說立法大家也不捐,剔了不捐,令前線醫護人員與家人很大矛盾。你沒有簽,理論上根據法律可以取(器官),家人說不可以,擁屍呼天搶地,我們也沒有辦法。」

她又指出,本港拒絕器官捐贈原因,仍然是家人希望保留全屍的傳統觀念。她認為政府需要加強教育宣傳。

根據醫管局統計,死後不捐贈器官的原因除了因要求遺體完整,其次是死者生前無表示。有意在過身後捐器官的市民,除了可簽署器官捐贈卡外,亦可到衛生署網頁登記。當去世時,醫生和家人都可知道這個幫助他人的意願。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