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佔港44月 親歷者記錄回憶傳承抗戰歷史

發佈日期: 2015-08-15 09:43
港澳
日軍佔港44月 親歷者記錄回憶傳承抗戰歷史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今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周年。日本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佔領香港,見證過三年零八個月的老人家都不會忘記當年的經歷,香港一班有心人就將這些回憶一一記錄。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軍突然空襲,又跨過深圳河進攻香港,守軍抗擊十八日後,港督楊慕琦就宣布投降。

香港淪陷時,馮順玲只有十五歲。她原本在深水埗的工廠打工,當時決定冒險坐蝦艇過海,找在銅鑼灣打工的媽媽。她憶述:「我跟兩位男士,加我一個親友坐,加上划艇的,五個人在蝦艇上,船在海上航行時整艘艇拋起,拋起又跌下去,真的很驚怕的。」馮婆婆好不容易在當年的鐘聲泳棚上岸找到媽媽。

日軍佔據香港後,充公全港米商儲存的米糧,並實施配給制度,每人每日獲配六兩四錢米。兩年後配給量減半,到四四年中,更加停止配米,不少人餓死街頭。

八十七歲的王秀英當年只能吃蕃薯、樹皮等充飢,到後期糧食更是嚴重短缺,婆婆表示更加見過人食人:「我在對面一號住的,巴路士街一號住的。一起來望過來,原來那個日本人的工人被人切光身上的肉,為何會這樣,難怪常常有肉賣,原來不是豬肉,他說是豬肉。」

一九四五年初,盟軍反攻,意圖炸毀被日軍佔領的金鐘船塢,但誤炸灣仔這一帶,無情的戰火造成過千人死傷。王秀英說:「在巴羅街街口,有幾檔在賣煎餅。話還未說完,炸彈來了,躺在街上,餅都不知飛到哪裡去,躺在地上,那個人以為我死了。」

研究香港抗日歷史的高添強表示,不少香港人都不了解三年零八個月的歷史:「我覺得好可惜的就是,對現在香港人來說,絕大部分對抗戰這段歷史是沒有甚麼意識,也沒有甚麼認識,彷彿好像跟他們沒有關係。有這樣的態度,其實是對不起那一代的香港人。」

歷史科中學老師袁梅芳一二年底開始帶領一班中學生,尋找一批曾經深入緬甸對抗日軍的中國遠征軍。她說:「我們心裡都有種焦慮,如果不快點將他們的事情記下,隨著他們一個一個老去,一個時代的終結,就沒有人會記起這件事。」她認為必須有學生參與,才能傳承抗戰歷史。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