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胎鈴金屬疲勞致意外 議員促修例強制驗車

發佈日期: 2015-03-30 23:05
港澳
疑胎鈴金屬疲勞致意外 議員促修例強制驗車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觀塘發生致命意外,一部行駛中的小巴前輪飛脫,擊斃一名女途人。小巴司機涉嫌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被捕。

「胎鈴」飛脫,但螺絲仍然留在車軸上面。有專家估計,可能是「胎鈴」金屬疲勞。

車軸盡頭的部件,行內俗稱「盒頭」。平時「胎鈴」就靠幾口螺絲,固定在「盒頭」上。車輛行走時「胎鈴」和「盒頭」,會一起轉。有專家指,若意外發生後,螺絲仍然留在「盒頭」上。估計可能是「胎鈴」金屬疲勞,中間這部分裂開,形容情況罕見。

理大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到過現場了解,看過片段後,估計車輪原本已經有內傷:「估計『胎鈴』金屬疲勞而撕爛了,整個輪胎飛了出來,螺絲仍然完整,並無斷裂,亦沒有鬆脫,只是一部分胎鈴仍然附著(輪軸)。本身是有內傷的,可能保養又沒有發覺得到,用得太耐、太久,扯爛了『胎鈴』飛了出來。」他又指,以小巴時速五十公里,車輪重八十磅計算,估計車輪飛出時殺傷力巨大:「一千磅撞擊頭部,一定是致命。」

公共小型巴士總商會主席凌志強指,司機駕駛時如察覺有不妥,都會通知車主檢查。但如果是金屬疲勞,可能毫無先兆:「金屬疲勞如果是在內在、裂了,肉眼看不到時,沒理由到車房維修,外在的當然會去維修。除非有時維修時,車房看到就順便維修。」

那維修或年檢時,究竟可否檢測到金屬疲勞?有熟悉汽車工程的專家表示,要檢測工序很簡單,不過慣常很少人會留意「胎鈴」。

專業教育學院汽車工程系高級講師馮敏強說:「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金屬棒敲打懷疑裂的地方,如果真是裂的話,其他無裂的地方,聽到的聲音有不同。但如果是準確少許,可以用染色劑,一些無創傷的測試,如果是有裂紋的話,裂紋會吸收了顏色,顯現了裂紋出來。爛的機會很少,很罕見,所以一般檢查維修,通常不會做那步驟。」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王國興認為,事件反映現時驗車制度有漏洞,運輸署應該檢討:「驗車的部分應該加『胎鈴』,因為要檢查有否金屬疲勞,結果出了事,先知大件事。」王國興又指,會要求政府修例,規定必須進行檢驗程序。

除了維修方面要留意外,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指,駕駛時如果發現軚盤震,煞車腳踏會「彈腳」,慢車時會偏向一邊,就應該減慢車速。

至於誰要為今次意外負責,有保險業界人士就指,車主、維修的車房以及司機,都有可能要負上刑責。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