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指油價加快減慢 油公司:定價因素多
發佈日期: 2015-02-05 18:16
港澳



消委會的研究顯示,油公司在調整汽油價格時,個別時段有「加快減慢」,而當國際原油價格下跌時,汽油價格的下調幅度也相對小。
車用汽油價格過去都被質疑「加快減慢」或者「加得多」、「減得少」,事實是否如此?
消委會分析2013至14年期間五間油公司的每日牌價,即是撇除現金即時優惠的價格,與國際原油每日價格之間的關係。發現有兩段時間分別出現「加快」及「減慢」的情況。
2013年上半年,油公司調升汽油價格,只較國際原油價格上升滯後四日。但在2014年下半年當國際原油價格下跌,油公司遲了八日才減價。
另外,2014年七月至十二月期間,國際原油價格跌幅達53.9點,至於本地價格的跌幅只有24.1點,反映本地汽油價格的減價幅度相對小,即「減得少」。但未見到有「加得多」的情況。
消委會表示,油公司有否取得不合理的利潤,現時沒有答案。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油公司)成本結構內,除了燃油進口價,當然亦包括地價、人工,行政費、推廣費等,究竟這些成本是否在過去增加了,增加幅度多少,我們不知道。正因如此,政府有責任,非常重要,進行相關方面研究。」
五間油公司中有四間回覆消委會指,汽油進口價只是定價的其中一個因素,因此零售價的調整幅度,不一定跟原油價格相同。至於油公司有否合謀定價,消委會指要交由競爭事務委員會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