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丸成效未臨床證實 標示誤導或違法

發佈日期: 2014-12-24 18:48
港澳
解酒丸成效未臨床證實  標示誤導或違法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香港藥劑專科學院表示,市面售賣的解酒丸未經證實有解酒成效,呼籲市民即使服用解酒丸也不應駕駛。

平安夜加上連續兩天公眾假期,不少市民外出慶祝都會喝些酒,市面售賣的解酒丸不少標榜服食後可保護肝胃、提升酒量,香港藥劑專科學院表示,解酒丸成分包括維他命、中藥等健康食品,所聲稱的功效只是科學上的想法,現時並沒有臨床醫生證據。

藥劑專科學院認可顧問藥劑師鄭綺雯表示:「葡甘露聚糖這種成份是想在消化系統內做到保護膜,我們擔心市民誤解了這些藥物能幫助他們很快地分解酒精、或很快地保護他們,即使喝很多杯酒,也不會進入中央神經,不會喝醉就會是一個問題。」

鄭綺雯指出,部分人服食解酒丸後會出現過敏反應,包括胃痛、肚瀉及手震等副作用,酒後應該多飲水及休息,不應進行駕駛等活動。

藥劑師表示人體要靠肝臟慢慢分解酒精,飲酒後會反應變慢、以及感到昏昏欲睡,最少需要八至十二小時才能分解酒精排出體外。

至於部分解酒丸的包裝標示寫明能有效分解酒精、甚至做到「酒筲箕」,令人認為藥物能夠解酒。藥劑師指出,有否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就要視乎包裝的字眼是否誤導市民。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