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收縮血管藥助減子宮肌瘤手術風險
發佈日期: 2014-11-25 16:22
港澳



本港每四名女性就有一人患上子宮肌瘤。現時的手術或會令病人吸收過量液體,引起併發症。中大發現,只要在手術前注入收縮血管藥物,有助減低風險,並可縮短手術時間。
子宮肌瘤的「黏膜下肌瘤」可引起較嚴重病徵,包括經血過多、不育、慣性流產等。病人可做宮腔鏡切除肌瘤,但手術時要不斷注入液體,有可能引起併發症。
中大婦產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黃思慧表示:「其實子宮如果不用液體吹脹,它好像沒有充氣的氣球,很扁的。扁了的子宮,我們根本看不清入面情況,所以需要一直用液體吹脹子宮,過程中液體有機會進入血管。例如可引致肺水腫者腦水腫,如果出了這些併發症,病人有很大危險。」
中大發現,收縮血管藥物「加壓素」可減低風險。他們在2011至今年,找了39名子宮肌瘤患者研究。一組在手術前打「加壓素」,但另一組只是打生理鹽水。結果發現打了「加壓素」一組,手術時間短九分鐘,平均手術用液體少一半,而出血中位數只是五毫升,比另一組少。
醫生指不是所有子宮肌瘤病人都適合用「加壓素」,如果本身有血管性疾病,例如心臟衰竭、哮喘及偏頭痛等就不適合用,擔心會引起心血管的不良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