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毛毛樣腦血管病
發佈日期: 2014-09-15 23:28
港澳



「毛毛樣腦血管病」是慢性腦血管閉塞導致,可導致年輕人中風。及早發現,就可以用「腦血管搭橋」手術醫治。
歐陽惠貞兩年前中風,最初病徵輕微,首先影響她核數師的工作:「那幾天很奇怪,我想糟了,看東西好像有點不明白。我想沒理由吧,我的工作做了很久,比較熟悉的事情,為甚麼今天完全不明白?」
中風影響了她的語言能力,不少詞語都說不到,包括最熟悉的名字。訪問時她嘗試用紙筆輔助,但很多字都寫不出來。
她是患了「毛毛樣腦血管病」或叫「煙霧病」,導致中風。內頸動脈原先會分支成兩條供應血液予腦部的動脈,但「煙霧病」病人在分支位置閉塞,腦部會出現缺血,於是長出許多微細血管,希望補充供血。血管造影圖就見到好像一堆煙霧。
瑪麗醫院腦外科副顧問醫生曾振邦指:「雖然嘗試生長微血管,但微血管亦不能有效幫助供血,即是說即使長出微血管,腦部都會出現缺血情況,更甚的是這些微血管本身很脆弱,隨著時間有機會出現出血性情況。」
病發的年齡通常很小,十五歲以下及三十至四十歲都是高病發群組,曾振邦建議要留意小中風病徵:「有機會出現偏癱、麻痺、失語情形。例如偏癱可能很輕微,但發覺持續發生,又或每次因做了特定的東西才發生,都值得我們留意。例如小童玩玩吹管類樂器,有機會有這個情況。亦聽過病人吃麵亦會出現一些病徵。」
這是個慢性病,及早發現可做腦血管搭橋手術,避免嚴重中風。醫生指這個疾病還未有很多人認識,新症數字較少。瑪麗醫院去年十五名病人首次就這病求醫,醫院完成了十七個相關手術。
「毛毛樣腦血管病」是天生的,大多數病因不明,難以預防。而且一般年輕人很少有需要照腦血管,所以不少人都是到出現中風病徵時,才發現有這個問題。
如發現病徵,醫生建議及早照腦血管造影圖,發現問題就需要做手術。而手術是將頭皮的血管接駁到腦內,取代有問題血管,這個手術較適合成年人。成功率有九成至九成半。小童就可將頭皮的筋膜或肌肉轉移到腦膜,讓新血管長出,補充腦血液供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