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為心臟病人裝新型除顫器屬亞洲首宗
發佈日期: 2014-04-16 17:44
港澳



香港大學為兩名心臟病病人安裝新型植入式心臟除顫器,是亞洲首宗。新技術可以減低併發症風險,估計有三、四成病人適用。
76歲的楊伯有遺傳性心臟病,多年前在肚子內安裝心臟除顫器,將電極經血管插入心臟,當心律不正,除顫器會發出電流,令心跳回復正常。醫生說,細菌感染令他差點命懸一線。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教授謝鴻發說:有發燒等問題,結果要把電線拿出來,發現電線內含膿,做了九個小時(拿走電線手術),亦有過心瓣發炎,心瓣發炎不處理好,死亡率很高。
港大上月底為楊伯及另一名病人換上新型除顫器,成為亞洲首宗成功個案,他們手術後兩日出院,康復進度理想。
新型除顫器會放在病人肋骨旁的皮下,最大好處是電極毋須接觸心臟和血管,減低出現併發症的風險。謝鴻發說:電線可以刺穿心臟,或是電線植入時可能傷及血管、肺臟,會有併發症,最大問題是長遠併發症,剛才說過如果電線植入心臟有發炎,如果不把電線拿出來,死亡率接近百分百。
新型除顫器每個約二十萬元,可使用約五年。現時本港每年約有二百名病人安裝心臟除顫器,估計有三、四成病人適合使用新儀器。
如果病人要安裝這個新儀器,只需進行一小時手術,亦不用長時間麻醉,風險較以往低,但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安裝,例如一些需要長期心臟起搏,心跳太快或太慢的病人都不適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