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黃斑病變
發佈日期: 2014-03-31 23:26
港澳



長者視力模糊不清,可能是視網膜退化,但如果視力在幾星期內變差,可能是患濕性黃斑病變,延誤診治可能會失明。
鄧伯伯已經八十七歲,兩年前做完白內障手術後不久,突然發現左眼看東西不正常,證實是患濕性黃斑病變。黃斑病變分乾性和濕性兩種,九成患者屬於乾性,全港只有大約三百多個好像鄧伯的濕性黃斑病變新症。
黃斑病變是由於視網膜退化,令人視力模糊或變形。屬濕性的患者,眼底會有血管滲漏或血管增生,變得不平坦。如果滲漏的血液在眼底結焦,在視網膜留疤。而與乾性黃斑病變相反。
濕性的發病速度快,病人一般幾星期內看東西會由完全正常演變成中央視力變模糊或變黑,必須要醫生及早做眼底掃描確認病情,再注射針藥控制出血情況。
黃斑病變是退化造成,醫生建議平日注意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維化命及抗氧化物,減低患病機會。
黃斑病變如何醫?
比較多人有的乾性黃斑病變是由於退化問題,暫時是無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但它退化的演變過程慢,長者不用太擔心。
至於濕性黃斑病變涉及視網膜出血,可能短時間內致盲,醫生要病人的眼球打針,醫治眼底出血的情況。
但打針或會有副作用,例如注射時有可能會傷到眼睛的組織,可能會有出血、細菌感染或者視網膜脫落情況,在藥物注射入眼球之後,可能會經血液吸收到身體,在這個過程,可能會輕微增加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但如果在過去六個月沒有出現心臟病或中風,一般來說接受注射時的風險都是偏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