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建築廢料分類
發佈日期: 2012-12-02 10:40
港澳



香港每日有三千多公噸建築廢料丟棄堆填區,不少還有回收價值。但同時有木材回收商因為收不夠廢料,要暫停營業。
左師傅每日都會將一車車的建築廢料,送到將軍澳堆填區。石屎、鐵頭鐵尾、木材,連梳化都有,但不少所謂的廢料一點都不廢。為何不拿去回收呢?
張太和就恨不得所有木材運來他在屯門環保園的回收廠。但現實是,即使他不收錢,過往每日都只是收到十多二十噸木材,試過每個月虧損28萬元。廠房已經停業近一年,改裝機器,希望提升生產效率,減低成本。負責人表示,廠房這裡最多可以多放三、四倍這些木材,即是最多可以放四百噸,但開業至今這裡從來未試過裝滿。
環保署現時要求承建商將建築廢料分類為惰性和非惰性,根據數量,運去政府公眾填料接收設施或是堆填區棄置,但就沒有規定要再細分。不同地方收費都不同,堆填區最貴要每公噸125元。
有學者就表示他們做的調查發現,承建商最重要是準時完成工程,垃圾管理就變得很次要,而現時的收費相對過億的建築成本來說,比例太低,完全沒有經濟誘因,令發展商將建築廢料送去回收。
環境局就表示已經發出指引,讓建築業界改善設計和建築管理,減少產生廢物。所有政府工程的承建商也要將廢物產生量減至最少,否則日後投標政府工程會受到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