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鐘兩岸新聞重點|神二十二飛船升空/月背土壤研究/殲-15跨晝夜飛行訓練

發佈日期: 2025-11-25 21:12
兩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神二十二飛船升空】

神舟二十二號飛船升空,同中國太空站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是中國首次執行應急發射,神舟二十二號,將成為神二十一在軌乘組的返回飛船。

飛船中午12時11分,由長征二號F遙二十二運載火箭搭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神二十一乘組三名航天員,在軌觀看發射過程。神二十二飛船原定於2026年4月執行載人任務,因為神舟二十號返回艙,被太空碎片撞擊受損,無法保障航天員安全返回。

神二十乘組換乘神二十一號飛船,11月14日返回地球,神二十二提前升空,將成為神二十一在軌乘組的返回飛船。並裝載航天食品、藥品、新鮮蔬果,以及針對神舟二十號飛船舷窗裂紋的處置裝置,以及空間站所需的設施設備等。

約10分鐘後,船箭分離,神二十二進入預定軌道。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書記孫居順稱:「我宣布,神舟二十二號飛船應急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神二十二飛船今次以無人狀態發射,由待命轉為應急,實現16天快速應急響應,首次承擔「太空快遞員」與「應急救生艇」雙重角色,確保在軌航天員突發情況下可緊急撤離。

至於神二十一航天員乘組,在軌工作正常、狀態良好。而被撞的神舟二十號飛船,將繼續留軌開展試驗。


【月背土壤研究】

中國科學家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帶回的月背土壤,比嫦娥五號帶回的正面月壤更具有黏性的原因。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團隊,通過固定漏斗實驗和滾筒實驗,精確測量了反映顆粒材料流動性的關鍵指標,嫦娥六號月壤的休止角。

實驗結果顯示,嫦娥六號月壤的休止角顯著大於月球正面樣品,其流動特性更接近地球上的黏性土體,從而證實月背土壤更具黏性。

科研人員發現,嫦娥六號帶回的月壤更黏稠的原因,並非是我們通常認為的水,而是細小月壤顆粒間的摩擦力、靜電力等分子間作用力,令不含黏土礦物的月壤具有黏性特徵。

由於潮汐鎖定,地球上只能觀測到月球正面,而隱藏的背面,高山和隕石坑密布,科學家推測由隕石不斷撞擊所致,產生稜角分明的細小顆粒。

通常顆粒越細,形狀越接近球形,但嫦娥六號月壤雖細,形態卻更複雜,這一現象頗為反常。研究表明,這可能與樣品中富含易破碎的長石礦物,以及月球背面經歷更強太空風化作用有關。

這一研究成果,周一已在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在線發表。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首次從顆粒力學角度,系統闡釋月壤的獨特黏聚行為。這些研究成果將為月球基地建設,月面資源開發利用等,提供關鍵理論基礎,助力中國在月球科學研究和資源利用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解放軍續於渤海黃海部分海域執行軍事任務】

解放軍今明兩日繼續在渤海黃海部分海域,執行軍事任務。

中國海事局網站消息,解放軍分別於今早9時至下午4時,在渤海部分海域執行軍事任務。並於今早8時至周五12時,在黃海北部部分海域實彈射擊。

而明日早上4時至8時,也會繼續在黃海部分海域執行軍事任務。


【殲-15跨晝夜飛行訓練】

解放軍海軍部隊,近日舉行殲-15戰機跨晝夜飛行訓練,提升海軍應戰能力。

清早海軍航空大學一處基地,多架殲-15戰機依次升空,展開紅藍陣營空戰對抗訓練。

有參訓官兵說:「我們著眼艦載機飛行員,能飛能上艦,向能戰能聯合轉進。」

傍晚時分,空戰訓練結束,戰機陸續返航,精準完成模擬著艦。隨著夜幕降臨,多架殲-15再次升空,展開夜間空中加油演練。

加油結束,受油機奔赴另一空域,展開戰術編隊訓練。

亦有參訓官兵指:「夜間飛行環境比較昏暗,視野也受限,容易丟失狀態和迷航。飛行員只能通過機載數據鏈,和導航定位系統,判定飛行狀態和位置。這不僅考驗自身的技戰術水平,更考驗心理素質。」

直至午夜,戰機陸續返航,標誌訓練圓滿結束。


【深圳機場碼頭開通來往澳門新航線】

深圳機場碼頭開通來往澳門外港碼頭的新航線,單程航行時間約70分鐘。

今次開通的新航線,由信德中旅船務管理有限公司運營,暫時計劃每日往返各一班,每艘船可載客388人,未來將視市場情況加密班次。

深圳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深圳機場內地航點多,吸引了不少港澳人員跨境乘搭飛機,未來會進一步推動「空海聯運」優勢。

深圳機場碼頭客運中心副主任劉科說:「通過我們機場的快聯運,到我們深圳機場以後,可以快速地到我們碼頭,無縫銜接乘船到澳門。」

港澳旅客乘船抵達深圳機場碼頭後,可直接辦理登機手續,乘坐接駁交通轉至航站樓。據報未來還將拓展,深圳機場碼頭的水上跨境航線網絡。

今年1月至10月,深圳機場出發的港澳旅客至少62萬人次,按年增百分之11,港澳旅客人次「單周破萬」已成為常態。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