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啟動核聚變領域國際科學計劃 籲共同推進「人造太陽」研發
發佈日期: 2025-11-24 22:18
兩岸


中國科學院啟動核聚變領域的國際科學計劃,呼籲全球科學家共同推進「人造太陽」研發。 「燃燒等離子體國際科學計劃」,周一在安徽合肥正式啟動,中國科學院發布,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的全球計劃。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宋雲濤稱:「目前國際上共同認為的,非常難的一個挑戰,就是燃燒等離子(體)物理,在托卡馬克強磁場的約束下,我們要實現氘氚燃燒,實現聚變的利用,發揮大科學裝置集群作用,更需要世界的科學家一起來解決,聚變能面臨的科學和工程問題。」 來自法國、英國、德國等十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簽署《合肥聚變宣言》,呼籲全球共同推進「人造太陽」研發。 所謂「人造太陽」,是指透過模擬太陽內部的聚變反應,在地球上創造可控的核聚變條件,釋放清潔安全無限的能量,也就是「核聚變能」,能夠提供人類未來所需要的能源,因此被視為人類「終極能源」。 中國近年加速研究核聚變,多次打破世界紀錄,BEST裝置預計2027年建成,將首次演示核聚變發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