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掠影|福州舉行閩台生態成果展 呈現閩江河口濕地生態修復成果
發佈日期: 2025-11-24 09:21
兩岸


閩台兩地生態成果展近日在福州舉行,集中呈現閩江河口濕地生態修復成果,以及福建和台灣合作保護濕地的成效。 位於福建的閩江河口濕地,記錄有逾千種野生動植物。這裡有鳥類337種,常年分布和在這裡越冬的水鳥有超過五萬隻,包括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黑臉琵鷺等珍稀瀕危物種。這片濕地和馬祖同屬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最重要的「加油站」。 近日在福州台灣會館舉行的閩台兩地生態成果展,就以展覽、科普攤位、濕地攝影和書畫作品,呈現福建和台灣合作,對閩江河口濕地進行生態修復的成果。 兩地合作源於2008年,一隻被塑料管套住下喙的中華鳳頭燕鷗,在福州和馬祖被同步記錄,首次證實兩地棲息著同一種群。 台北野鳥學會副秘書長蔣功國表示︰「這個中華鳳頭燕鷗的部分,就是馬祖跟福州這邊非常密切的一個鳥類,平時牠們會在這邊共同棲息跟繁殖。在鳥類當中,有一種是遷徙性候鳥,它們會經過某一條路徑,有可能出現在福建、有可能出現在台灣。那像這種遷徙性候鳥上,在保育工作就會需要各方一起來努力。」 展覽還推出原創文創,希望透過趣緻可愛的產品,將濕地保護理念帶入日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