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掠影|廈門僑厝「愛吾廬」有逾百年歷史 透過修繕煥新生

發佈日期: 2025-11-21 09:21
兩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福建廈門有一座過百年歷史的「愛吾廬」,是海外華僑在故鄉所建的房屋,最近進行修繕工程。

在海滄區,這座有118年歷史的「愛吾廬」,融合南洋風情與閩南韻味。

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市級非遺傳承人陳開達表示︰「我們說的『番仔樓』,它是下南洋的商人回來做的。像它這邊的一些灰塑,它就會有一些洋人穿西服的這些灰塑人物造型,然後在閩南傳統建築裡面不會有這種造型。然後它的柱子,它也是有點仿西式南洋的風格,不完全是中式閩南風格的柱子。」

負責工程的團隊對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有深刻理解。

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和永指出︰「修繕古建築最大的難點就是修舊如舊,你要恢復老的工藝,這個就比較難。在修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個與時俱進,就是一定要守護我們這個老的傳統工藝,但是都碰到新的問題,也要靈活應用。」

剪瓷雕是今次修繕的關鍵,以彩瓷為材料,通過剪、敲、磨和黏貼,形成裝飾圖案。

陳開達說︰「一開始,這門藝術是從一個破碎藝術開始。破碎的陶瓷碗,就家裡日常使用的瓷、瓷器、瓷碗,這些破碎的材料,拿過來做剪瓷雕。剪瓷雕技藝現在也是隨著它原材料的改變,然後它的製作方法也會相對的改變。」

這家人還將剪瓷雕非遺技藝帶入校園,希望更多年輕人了解。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