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萬象|安世半導體 為何成為中荷「晶片戰場」?

發佈日期: 2025-11-20 12:15
兩岸
世界萬象|安世半導體 為何成為中荷「晶片戰場」?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一場圍繞半導體企業控制權的爭奪戰,正引發中國與荷蘭之間的外交與商業摩擦。由聞泰科技以497億元人民幣收購的安世半導體(Nexperia),近日因荷蘭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介入干預,導致公司系統遭凍結、管理權被剝奪,使這家企業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新焦點。

⬤ 收購緣起:中資切入全球半導體鏈

安世半導體原為歐洲晶片巨頭恩智浦(NXP)的標準化產品部門,綜合內地新浪財經、網易新聞等報道,安世半導體2017年被中資財團收購,其後由聞泰科技全面控股。此次收購創下中國半導體行業最大跨境併購紀錄,旨在補強中國在車規級半導體領域的技術短板。收購後,安世形成「中國資本+歐洲技術+全球市場」的獨特架構,但其雙重身份也為日後的矛盾埋下伏筆。

⬤ 矛盾爆發:荷蘭凍結股權 系統遭封鎖

2025年9月,荷蘭企業法院裁定暫停聞泰科技創始人張學政在安世的CEO職權,並將其股份託管給第三方,僅保留1股。荷蘭政府聲稱此舉是為「保護關鍵技術與供應鏈安全」,但背後與美國對中資持股半導體企業的制裁密切相關。

10月17日,安世半導體(中國)的員工發現公司系統帳號被大規模鎖定,生產與客戶數據中斷,標誌著荷蘭與中國安世之間的矛盾公開化。聞泰科技隨後啟動應急方案,由中國主體發放員工薪資,並搭建獨立供應鏈體系,以維持對特斯拉、比亞迪等核心客戶的供應。

⬤ 博弈本質:技術、市場與地緣之爭

安世半導體的爭奪不僅是企業控制權之爭,更是技術話語權與全球市場主導權的博弈。數據顯示,安世中國已貢獻全球80%的封裝測試產能,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市場收入佔比近50%,成為全球業務的增長引擎。然而,歐洲團隊堅持全球均衡布局,與中資股東向中國傾斜的戰略產生分歧。

與此同時,地緣政治成為矛盾的催化劑。荷蘭作為光刻機巨頭ASML的母國,在中美科技競爭中處境微妙。其對安世的干預,既是回應美國壓力,也是試圖保住本土技術話語權的舉措。

⬤ 產業啟示:中國半導體全球化的挑戰

安世半導體的案例揭示,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已進入「有限合作」時代。中資收購海外技術資產後,需建立更有效的跨文化治理機制,並平衡技術自主與國際合作。

目前,聞泰科技正通過法律途徑申訴荷蘭裁決,同時加速安世中國的技術自主化,推動寬禁帶與IGBT等產品的國產替代進程。這場博弈不僅影響安世未來的發展,也將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之路提供重要借鑑。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