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私營咖啡店被批不應用「人民」名義營銷 律師倡提高商標審查標準
發佈日期: 2025-11-13 09:42
兩岸


內地私營連鎖咖啡店「人民咖啡館」被官媒點名批評,不應用「人民」名義營銷。有律師認為現行商標審查不夠嚴格,需要進一步完善。 喝一口中國咖啡,從外賣紙袋到店內裝潢,都充滿中國情懷。這間「人民咖啡館」在全國各地有近30間分店,吸引不少人慕名來「打卡」。 招牌用上毛澤東書法風格,聲稱「用咖啡講述中國故事」,又向軍人、警察提供折扣,但這間咖啡店並非國企,而是私營公司。 《人民日報》旗下人民網近日發文,指「人民」這詞語有鮮明公共屬性及政治內涵,承載特定社會情感與公共利益,不容褻瀆及濫用,用作商業標籤並不妥當,強調營銷可以有創意,但不能無底線,涉事公司其後致歉並改名。 位於北京前門大街的「人民咖啡館」分店照常營業。品牌左上角加上「要潮」兩字,即咖啡店商標註冊全名。 山西遊客楊女士稱︰「我們就是過來『打卡』,要是沒有這個(人民),說不定也不來。」 珠海遊客陸女士說︰「我覺得沒有侮辱,為人民好便沒所謂。我見到他們為軍人、環衞工提供折扣,現役軍人更免費,都是對大家好。」 「要潮人民咖啡館」指,會嚴格確保商標符合規定,但本台記者觀察數日,北京這間分店所提供的咖啡杯,無論熱飲、冷飲,仍使用舊款商標,無寫上「要潮」。 有在北京的律師認為,即使加上「要潮」二字,一樣有機會不符合商標法,涉誤導消費者。 知識產權律師楊安進指出︰「借用『人民』二字,所天然具有的那種含義,給他們帶來商業好處,這對其他經營者不利,監管機關要加強對商標使用的管理,杜絕這類事情發生。」 其實內地現時不少企業都有用「人民」做公司名,例如人民電器,這間釀酒國企名稱同樣有政治含意,只針對咖啡館是否不公平? 楊安進表示︰「我們80年代才有《商標法》,為維持經濟秩序穩定,法律沒有把過去那些東西取消掉,但你生活在現時這年代,你就要用現在的法律,這樣就是平等。」 他指,法例上難以詳細列明哪些字眼不能用,建議當局提高審查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