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成功研發出全球首個全新架構閃存晶片 可望用於AI領域

發佈日期: 2025-10-10 20:01
兩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內地成功研發出全球首個全新架構閃存晶片,大幅提升了晶片存儲速度,日後可望用於人工智能(AI)領域。

目前全球所用的晶片,大多用硅材料製成。

速度最快的晶片存儲器,都為易失性存儲器,速度快但斷電後數據會丟失,而傳統閃存雖不會輕易丟失數據,但速度慢。

由復旦大學研發的全新架構閃存晶片,全稱「二維-硅基混合架構」晶片,即是在傳統的硅基晶片裡加入二維半導體材料,讓晶片性能更強。

復旦大學研究員劉春森說:「我們就是在閃存的基礎上實現了速度突破,這樣的話就可以比較好地滿足,未來AI對高速大容量數據存儲的整體的未來趨勢的需求。」

今年4月,復旦大學研究團隊亦發布了二維閃存原型器件「破曉」,速度可達400皮秒,一皮秒相當於一萬億分之一秒,即每秒可執行25億次操作,比傳統閃存快100萬倍,同時又不容易丟失數據。

之後團隊將「破曉」與硅基晶片深度融合,誕生了世界首個二維閃存晶片。測試結果顯示,晶片製造良品率高達百分之93,未來還有可能運用到人工智能領域。

研發團隊又介紹,用二維半導體作為全新材料,在國際上都未曾實現過。因為一旦使用新材料就可能導致生產線被污染,晶片廠商無法接受。

未來團隊將建立實驗基地,計劃用三至五年時間,將晶片容量達到百萬級別後,交給產業界。

目前團隊的相關研究結果,已經在《自然》期刊發表。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